高德娱乐投资项目马云说错了什么?
高德娱乐高德娱乐高德娱乐高德娱乐近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21分钟演讲,让舆论炸了。在正式演讲开始前前,马云在话筒前说:“没扔,哪敢扔。”可最终,他还是“扔”了。
按照他自己说的三点,总结起来,就是三颗“”:中国金融没有系统、国内的金融监管是以管火车站的方式管理机场、中国的银行是当铺思维。毫无疑问,这样的观点立刻招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甚至蔑视。我们总结了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蚂蚁金服就是在宽松的监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谁都能骂监管,就是蚂蚁不能。”
从舆论的义愤填膺中不难看出,马云似乎又说错话了。但是我们再次研究了那段21分钟的演讲视频,发现目前舆论的分歧多少还是有一些各说各线分钟的时间,信息容量有限,没能让马云更加细致化的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互联网碎片化的讨论,又难以让我们看到更有力的反驳证据。
因此,我们在反驳之前,试图先站在马云和蚂蚁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场演讲,因为万事必有因,不清楚这一论调的诞生,就无法精准的去批判。
从整个演讲框架来看,其实马云讲的三点非常有逻辑。第一点,将中国放在世界这个维度来讨论,得出中国金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有所区别;第二点,引申到国内的监管和市场的创新,阐明监管和市场创新存在矛盾;第三点,市场创新的必要性,或者空间,因为银行的当铺思维解决不了很多发展问题,甚至会扭曲市场。从演讲的逻辑来看,层层递进,再加上马氏语言风格,一个话题就出现了。
巴塞尔协议成为第一点中头号靶子投资项目,这一起源于上世纪80年,最新修订于十年前的协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最早有11个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提出的一种银行风险管理标准,至今成员也没能覆盖全球,只是各国参考的一种监管标准,包括中国在内。
金融行业的人士,将巴塞尔协议视为一种目前最好的风控管理方式,虽然有问题,但总比没有强,以此批判马云“巴塞尔老年俱乐部”的说法。乍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从演讲的特点来看,这应该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马云想表达的依然是中国金融与欧美金融不同投资理财,监管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毋庸置疑,欧美的金融行业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中国真正的现代金融体系也只有四十来年的历史。同时,中国的经济模式本身与欧美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无论是金融业态、金融产品,还是经济与金融的匹配度,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中国需要有自己的金融模式和金融监管模式。马云搬出巴塞尔协议,只是用一种具象化的东西来引发市场对于本质化的思考,没曾想,大家只注意到了意象,却失去了对本质的关注。
“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是第二个刺激性观点。有金融人士拿出房地产和地方债等近两年比较热门的话题举例,但我们认为,这样的反驳存在空间错位。从马云的演讲来看,他所指的系统更加庞大,这个系统既包括传统银行,也应该包括其它创新金融机构,而现在,中国只有银行这样的大江大河,而缺乏小河、小溪和沼泽、湖泊。金融系统生态和金融机构的垂直生态是两个概念。
如果我们以此逻辑来看,国内是不是真的面临这样的问题?显然是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是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同时,国内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依然以土地、房产、资源等为主,在整个经济链条中,金融偏向于上游,而在整个商业流通行业,缺乏金融支持,比如个人消费者之前要想贷款购物,大部分只能选择信用卡,消费金融始终在整个金融生态中偏居一隅。
因此,从这个维度来看,在金融系统的建设方面,的确有提升的空间。马云所说的“没有系统”尽管言过其实,但并非一无是处。
监管与创新的关系高德娱乐,是引发争论最大的一点。甚至有人怼道:干脆不要监管了,蚂蚁就可以想怎么干怎么干。显然,情绪大于理性。
整场演讲,马云并没有说不要监管,而是建议改变监管模式,这是讨论监管和创新的前提。同样,马氏风格依然是将问题极致化,比如监管机构把本部门做的一点风险没有,但经济却出现了巨大风险。这句话背后,同样是市场应该关注的,讨论的是监管与发展的关系,本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无论是西方银行的起源,还是中国钱庄的出现,金融本身就是发展的伴生品,而监管又是金融自身发展的伴生品,包括巴塞尔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伴随在每次的银行倒闭和金融危机之时。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不同于其它经济体,国内金融系统需要持续完善,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发展还是要强监管?这才是核心。用现在一个流行词来说,马云指的金融监管的“内卷化”,为监管而监管。
国内的监管是不是如此,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认为马云更多的还是建议兼顾监管和发展、创新,就像一款支付APP,便捷和风险是一对矛盾体,就看如何平衡,任何偏废都将出现问题。
国内近几年的金融创新的确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否则P2P甚至支付宝这些新事物也不会出现和发展壮大。从这一点来看,监管也并非过于谨慎。但是为何马云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与其说是不满,不如说是一种警示,是一种预防性提示。比如P2P,目前来看,国内的确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但P2P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真的一无是处?显然不是,如果监管能够让其回到信息中介的轨道中,其依然是国内金融生态一个很好的补充。
因此,我们的观点是,与其咬文嚼字,不如在发展创新与监管的平衡问题上多加讨论。
“当铺思维”应该是引发了很多共鸣,因为太多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没有抵押物而无法从银行贷款。
金融就是风险经营,这是共识。但风险如何经营?一大核心即信用识别,而当铺思维对于信用识别,更多还是依靠抵押物。这一模式延续上千年,肯定有其价值所在。马云批判当铺思维,并非全部摒弃抵押模式,而是希望能够在当铺思维的基础上,去推动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这两种思维并非对立,而是互补。
所谓互联网思维,即将大数据作为信用识别的手段,进而进行风险管理,本质上并未脱离金融的本质。无论是花呗、借呗,还是商家贷,蚂蚁到目前为止都保持了较低的坏账率。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发展壮大信用贷款,这应该是中国金融的一大进步,而不是一味的放大风险。
马云说P2P不是互联网金融,如果从上述逻辑来看,其的确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因为大部分P2P并没有大数据的能力。显然,当铺思维是一种基础性手段,互联网思维在目前具有垂直性。但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的推进,未来大数据将不再具有稀缺性,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否可以赶超当铺金融呢?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既有模式和未来模式探索的讨论。当然,马氏演讲风格,将当铺思维的坏处也进行了极致化,比如过多的贷款把好企业变坏了。作为单点进行批判,没有问题。但如果真的从行业的未来视角,这样的抛砖引玉却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关于这场舆论风暴,喧嚣过后,全行业应该认真审视中国金融与欧美金融、创新和监管、当铺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这三大命题,这才是马云这场演讲最大的价值。
关于情绪化的表达,马云只是用一种国内舆论容易关注的方式进行了表述,而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这些。